4.建立科学的考核方法。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的考核还是“考试成绩为主,平时成绩为辅”的模式,并且大多数高校课堂的平时成绩仅仅是体现在课上回答几个问题、做个PPT讲讲小案例之类,一个学期回答下几个问题,做次PPT,一学期就“解放”了,这导致学生普遍出现“平时不努力,考前抱佛脚”、“高分低能”的现象。考试制度不进行改革,以上改革也难以推进。因此,不应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业优劣的主要标准,而应该把动手能力、创新能力都纳入评价体系中来,有必要提高平时成绩所占比例,积极鼓励倡导创新考试。例如,可以根据学生课堂展示、问题调研、撰写课程论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和竞赛结果等情况依据学生的参与程度及对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分,或加入小组制竞争进行“优胜劣汰”,有奖有罚,如胜方可制定题目负方再战等。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此外,教师考核应更注重是否有创新、实践的方面,而不是偏重“讲课好”。
总之,构建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要融会贯通实践创新的教育理念,明确创新教育的培养目标,营造开放的校园氛围,使教育教学及实践创新的活动或实习始终围绕目标进行。同时,还应注意在培养过程中可能忽略的问题;其次,师资力量、教学设施设备、教学管理等方面也要与之相匹配。最后才能构建出科学、完善的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以市场为导向”的应用型创新人才。